潮汐的成因以及对垂钓影响
在海洋环境中垂钓,自然除了考虑洋流的变化,还需注意潮汐的影响。老经验钓者常说出门下竿要看“流水”,这个流水,指的就是潮汐。
大家都知道,潮汐现象是月亮与太阳的引力造成的,但为什么会有大潮、小潮之分?为什么每天会有两次涨退?涨潮又是什么?
潮汐现象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我们的祖先为了表示生潮的时刻,把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这是潮汐的名称的由来。
海水从较低的水位开始上升到较高的水位,这段过程叫涨潮,从较高水位开始下降之低的水位,这段过程则是退潮。当水位上涨到最高点时,称为满潮或高潮,当下降到最低点时,称为干潮或低潮。另外在水位到达满潮或干潮点时,通常会有一段时间海面无升降现象,这叫做停潮或平潮。
不同地方在同一潮水中,水位的高低并不全一样,而同一地方在不同日子里面,潮水的高低也会变动。
不同日子的水位差异,主要是由月球、太阳及地球的相对位置不同造成。在农历朔日或望日(新月或满月),月球、太阳、地球三者约略排成一直线,此时月球和太阳同在地球一侧或相对的两侧,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发生满潮与干潮水温差距最大的现象,此时称为“大潮”。(但实际上会延后两三天)。到看上弦月或下弦月(农历初七、八、以及廿二、廿三日)时,月球、太阳、地球三者约略排成直角三角形,此时满潮与干潮水位差距则最小,即是“小潮”。
至于满潮与干潮水位的差距叫做潮差,同一地点的满差也有周期性变化,会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这最高潮位与最低潮位之间的距离,叫做潮间带。
潮汐每天干满的时间都不一样;同一地前后两次满潮或两次干潮之间的间隔,约为12时25分,换句话说,潮水从干潮开始上涨到满朝,约需6小时多(反之亦然),而前后两天潮水的时差,则会延迟约50分钟,这叫做潮迟率。
根据潮汐周期又可分为以下三类:
半日潮型:一个太阳日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前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与后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大致相同,涨潮过程和落潮过程的时间也几乎相等(6小时12.5分)。我国渤海、东海、黄海的多数地点为半日潮型,如大沽、青岛、厦门等。
全日潮型:一个太阳日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如南海汕头、渤海秦皇岛等。南海的北部湾是世界上典型的全日潮海区。
混合潮型:一月内有些日子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但两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相差较大,涨潮过程和落潮过程的时间也不等;而另一些日子则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我国南海多数地点属混合潮型。如榆林港,十五天出现全日潮,其余日子为不规则的半日潮,潮差较大。不论那种潮汐类型,在农历每月初一、十五以后两三天内,各要发生一次潮差最大的大潮,那时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在农历每月初八、二十三以后两三天内,各有一次潮差最小的小潮,届时潮水涨得不太高,落得也不太低。
在全日潮现象较明显的时候,一天之中从满潮到干潮或从干潮到满潮的时间将比6小时要长得多,此即俗称的“长潮”。
那么潮汐现象对钓鱼活动有何影响呢?
①潮汐涨退虽是海面的垂直升降,但在地形、海风、地球自转、重力作用等因素相互影响下,却会造成海水的水平移动,换言之就是造成了海流,而海流是食物搬运的重要途径,当停潮阶段水下流时,食物就不会被运送到各地。鱼类长期生活于海洋中,早习惯根据水流来调整作息,所以它们在这段时间往往会自动停止进食。
②当潮汐转换时,海流方向往往也跟着改变,这意味着食物被运输的去处也变了,所以鱼群当然会跟着移动。
③矶钓场所海底地形变化极大,既然海流方向已改,标点自是完全不同,因此钓者如果对潮水没有充分的认知与掌握,成绩必然不会理想。
-
大马哈鱼为何能找到回家的路?
大马哈鱼,是鲑形目(Salmoniformes)其中一种,属鲑科鱼类,是鲑鱼的一种,是著名的冷水性溯河产卵洄游鱼类。有9亚目25科146属510种,纯淡水种类82种。它们出生在江河淡水中,却在太平洋的海水中长大。
海鱼大全 2019-06-14 -
礁边海鲈鱼,藏身侧重点解析
水下有暗礁,在流的作用下,暗礁上方的海面会出现明显的浪涌,无风时较易分辨,迎流一侧的海面一般犹如镜子般平静,而通过暗礁上方的流尾则呈现出起伏的流纹,这样的地形在岛礁钓鲈时尤为常见。
海钓教学 2019-05-07 -
图解——活虾饵挂钩方法
经过我本人的探讨与思考,我研究出了一些小窍门,在这里将跟大家说下,钩虾的方法一般都是由虾身三个地方下手
海钓教学 2019-07-30 -
蟛蜞!舌尖上的大明星
现在越来越少了,虽然有点像醉蟹,但是味道完全不同,非常独特!
海鱼大全 2019-10-29 -
自然界中最奇特的生物, 一生只需进食一次就能存活
在生物界里,生命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植物,一类是动物。
海鱼大全 2020-05-26 -
传说中世界最好吃的鱼“黄鳍鲷”
黄鳍鲷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珊瑚礁鱼类。它们通常生活在珊瑚礁和岩石附近的浅海水域中。这种鱼的身体呈椭圆形,体长一般在30厘米左右,最大可达到60厘米。黄鳍鲷的身体呈现出深蓝色的底色,腹部呈银白色,头部和背部有一些淡黄色的斑点。它们的鳍呈现出明显的黄色,因此得名黄鳍鲷。
海鱼大全 2023-04-08 -
深海鱼: 水下那么暗, 我随便长长怎么了?
这个渔夫因为常年进行深海捕鱼,所以见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深海动物,通过他的账号,大家看到了大海神(可)秘(怕)的一面....
海鱼大全 2020-03-09 -
[海鱼大全] 2019-12-25
[视频]常见的有毒鱼种介绍,钓鱼人必备知识
早几天就有一个钓友被暗丁刺到要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