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带南鳅(Schistura poculi)
别名:密帶南鰍,密带南鳅,Mřenka různopásá,
学名: 密带南鳅(Schistura poculi)
别名:
密帶南鰍,密带南鳅,Mřenka různopásá,
简介:
区别的特徵为它的彩色斑纹了: 在背鳍之前的横带显着地薄,比较那些之后, 通常在他们的最上层结合成对 (或更多)。 这一个彩色斑纹被分享在区域中具有一些其他的种; S. poculi 被 8+ 与 S. vinciguerrae 区分 7个分枝的尾部鳍条 (对 9+8), 从 S. mahnerti 与 S. bella 藉由缺少性的同种二形 (两者的种在雄性中有一个发展良好的眶下骨鳃盖 ) 与被颜色图案的细节.
图集:

生活习性:
淡水 底中水层性. 热带推荐
-
台湾腔吻鳕(Coelorinchus formosanus)
海洋 底中水层性; 非迁移的; 深度上下限 200 - 300 m . 深水域; 42°N - 17°N, 109°E - 146°E 深海、砂泥底 主要栖息于水深200-450公尺之泥砂底质的海域,底栖肉食性鱼类,以小型虾蟹为主食。
腔吻鳕属(Coelorinchus) -
鞍斑宝丽鱼(Aequidens tetramerus)
淡水 底中水层性; pH range: 4.9 - 7.5; dH range: 1 - 13.5. 热带; 24°C - 26°C
安迪丽鱼属(Aequidens) -
詹氏锦鱼(Thalassoma jansenii)
海洋 礁区鱼类; 非迁移的; 深度上下限 1 - 15 m , usually 1 - 12 m . 热带; 24°C - 28°C ; 35°N - 47°S, 70°E - 175°W 礁区、近海沿岸、泻湖 主要栖息于潮间带到15公尺深的浅潮池、岩礁及珊瑚区。以底栖性动物为主要食物,属肉食性鱼种。
锦鱼属(Thalassoma) -
多棘腔吻鳕(Coelorinchus multispinulosus)
海洋 底中水层性; 非迁移的; 深度上下限 150 - 300 m . 亚热带的; 38°N - 30°N, 127°E - 137°E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主要栖息于146-300公尺深泥砂底质、水温5-7℃的水域。深海底栖性鱼类,以小型之多毛类、甲壳类及明虾为主食。
腔吻鳕属(Coelorinchus) -
青干金枪鱼(Thunnus tonggol)
海洋; 海洋洄游的 ; 深度上下限 10 - ? m. 热带; 47°N - 31°S, 34°E - 154°E 近海沿岸 沿岸表层洄游鱼类,具有避开混浊水域及低盐度水域之习性。以洄游性之小型鱼类,如鲭等为食,亦捕食甲壳类及头足类等。
鲔属(Thun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