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尾鲷属 (37)
-
黑鳃刺尾鱼(Acanthurus pyroferus)
海洋 礁区鱼类; 深度上下限 4 - 60 m , usually 5 - 40 m . 热带; 26°C - 28°C ; 32°N - 24°S, 55°E - 143°W
礁区、砂泥底、近海沿岸、泻湖、礁沙混合区
主要栖息于泻湖外侧、近潮池之礁区或礁砂混合区,栖息深度一般在3-40公尺以内,最深可达60公尺。幼鱼则活动于水表层至水深3公尺处。以附着藻类、硅藻或有机碎屑为食。稚鱼会拟态成刺尻鱼(Centropyge spp)的主要原因是这些盖刺鱼科的小型鱼类,生性害羞,活动很隐密,因此掠食者早已学习到不可能捕食到它们。
-
黑尾刺尾鱼(Acanthurus nigricauda)
海洋; 半咸淡水 礁区鱼类; 深度上下限 1 - 30 m , usually 2 - 15 m . 热带; 23°C - 28°C ; 30°N - 24°S, 39°E - 143°W
礁区、近海沿岸
主要栖息于清澈而面海的泻湖及礁区,栖息深度一般在30公尺以下,幼鱼则活动于水表层至水深3公尺处。以藻类为食。
-
黑体刺尾鱼(Acanthurus grammoptilus)
海洋 礁区鱼类; 深度上下限 22 - 91 m . 热带; 22°N - 30°S, 91°E - 167°W
-
黄鳍刺尾鱼(Acanthurus xanthopterus)
海洋 礁区鱼类; 深度上下限 1 - 100 m , usually 5 - 90 m . 热带; 24°C - 28°C ; 30°N - 35°S, 23°E - 77°W
礁区、近海沿岸、泻湖、礁沙混合区
幼鱼栖息于浅的岩礁区或混浊水域,成鱼则栖息于较深之泻湖区和近海礁区海域,一般栖息深度在5-90公尺左右,幼鱼则常出现于潮池。通常成群回游于珊瑚礁外围的陡崖或海沟等潮水较流通之区域。主要以丝状藻、底藻、硅藻及鱼肉碎屑等为食。
-
黄尾刺尾鱼(Acanthurus thompsoni)
海洋; 半咸淡水 礁区鱼类; 深度上下限 4 - 119 m , usually 5 - 70 m . 热带; 24°C - 27°C ; 23°N - 29°S, 32°E - 147°W
礁区、近海沿岸
主要栖息于外礁陡坡区。群游性。以浮游动物,如甲壳类以及鱼卵等为食。
-
鳃斑刺尾鱼(Acanthurus bariene)
海洋 礁区鱼类; 深度上下限 6 - 50 m , usually 30 - ? m . 热带; 23°C - 29°C ; 30°N - 24°S
礁区、近海沿岸
主要栖息于清澈而面海的礁区斜坡,栖息深度一般在15公尺以下,有时可达30公尺以下,单独或成对出现。幼鱼则活动于水浅且有遮蔽的礁区,通常是在软珊瑚之间,深度在0-3公尺处。以裸露礁石上的藻类为食。
-
马克萨斯岛刺尾鱼(Acanthurus reversus)
海洋 礁区鱼类; 深度上下限 4 - 15 m . 热带
-
额带刺尾鱼(Acanthurus dussumieri)
海洋 礁区鱼类; 深度上下限 4 - 131 m , usually 9 - 130 m . 热带; 24°C - 28°C ; 40°N - 37°S, 17°E - 155°W
礁区、近海沿岸、泻湖、礁沙混合区
栖息于沿岸附近之珊瑚礁及岩礁地带。日行性鱼类。一般小鱼于礁盘上方活动,成鱼则常成群的洄游于中层水域。以附着性藻类、硅藻或有机碎屑为食。
-
褐斑刺尾鱼(Acanthurus nigrofuscus)
海洋 礁区鱼类; 深度上下限 0 - 25 m , usually 2 - 25 m . 热带; 24°C - 28°C ; 31°N - 34°S, 3°E - 123°W
礁区、近海沿岸、泻湖、礁沙混合区
主要栖息于泻湖浅滩及面海礁石的坚硬底部,一般的栖息深度由浪拂区至15公尺左右,最深可达25公尺,是浅水域礁区常见的鱼种。成鱼平时不太聚集成群,仅有在产卵时期才会聚集成群之习性,但是在一些大洋性的岛屿区域则有聚集成大群的现象。幼鱼有混居在其他鱼种群集的现象。某些区域可以发现在觅食时也会有聚集成群以抵抗其它具有领域性的草食鱼类攻击的现象。以丝状藻类为食。
-
蓝氏刺尾鱼(Acanthurus randalli)
海洋 礁区鱼类. 热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