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鲨科 (43)
-
鼬鲨(Galeocerdo cuvier)
海洋; 半咸淡水 底中水层性; 海洋洄游的 ; 深度上下限 350 - 800 m , usually 0 - ? m . 亚热带的; 62°N - 42°S, 180°W - 180°E
礁区、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泻湖、礁沙混合区
栖息于沿岸、近海的大型鲨鱼。经常出现于河口、港湾堤防外、珊瑚环礁、泻湖区、外洋岛屿外围水域。具有在大洋中迁移的习性,但并非大洋性鱼种,同时也具有垂直洄游习性,白天在深水域活动,夜间则至水表层或浅水域捕食。性凶勐且贪婪,掠食海洋中的硬骨鱼类、其它鲨鱼、魟、海洋哺乳类、海龟、海鸟等,是对人们最具有攻击威胁性的3种鲨鱼之一。卵胎生,一胎可产下10-82尾幼鲨,刚出生之幼鲨体长可达60-104公分。
-
黑边鳍真鲨(Carcharhinus limbatus)
海洋; 半咸淡水 礁区鱼类; 非产卵性溯降河的 ; 深度上下限 0 - 64 m , usually 0 - 30 m . 亚热带的; 45°N - 38°S, 166°W - 171°E
礁区、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泻湖、礁沙混合区
栖息于沿岸、近海、海湾、沙滩外围、礁区、河口及泻湖的中大型鲨鱼。主要以硬骨鱼类为食,亦掠食其它鲨鱼、甲壳类、头足类等。不主动攻击人们,但激怒它则转为具攻击行为。胎生,一胎可产下1-10尾幼鲨,一般皆在4-7尾,刚出生之幼鲨体长可达60公分。
-
黑边真鲨(Carcharhinus cautus)
海洋 礁区鱼类. 热带; 5°S - 30°S
-
黑吻真鲨(Carcharhinus acronotus)
海洋 礁区鱼类, usually 9 - ? m . 亚热带的; 40°N - 37°S, 100°W - 33°W
-
麦氏真鲨(Carcharhinus macloti)
海洋 居于水底的; 深度上下限 ? - 170 m . 亚热带的; 26°N - 11°S
大洋、礁区、砂泥底、近海沿岸
栖息于大陆棚或岛屿棚的近、外海中小型鲨类。主要以鱼类、头足类及甲壳类为食。胎生,一胎可产下2尾幼鲨,刚出生之幼鲨体长可达45-50公分。
-
长鳍真鲨(Carcharhinus longimanus)
海洋; 海洋洄游的 ; 深度上下限 0 - 230 m , usually 0 - 152 m . 亚热带的; 18°C - 28°C ; 46°N - 43°S, 180°W - 180°E
大洋、礁区、砂泥底、近海沿岸
栖息于大洋上层大型鲨鱼,偶可见于沿海水域。性凶勐,活动力强,不惧人类,在空难及海难现场常可见其出现袭击落水之人们。主要以硬骨鱼类、甲壳类、头足类、海龟、海鸟为食,甚至垃圾等。胎生,一胎可产下6-9尾幼鲨,刚出生之幼鲨体长可达75公分。
-
长孔真鲨(Carcharhinus isodon)
海洋 居于水底的; 深度上下限 ? - 10 m . 亚热带的; 42°N - 38°S, 100°W - 12°W
-
长吻真鲨(Carcharhinus signatus)
海洋 底中水层性; 深度上下限 0 - 600 m , usually 50 - 100 m . 亚热带的; 11°C - 16°C ; 39°N - 43°S, 85°W - 15°E
-
镰状真鲨(Carcharhinus falciformis)
海洋 礁区鱼类; 海洋洄游的 ; 深度上下限 0 - 4000 m , usually 0 - 500 m . 亚热带的; 23°C - 24°C ; 42°N - 43°S, 169°W - 180°E
大洋、深海、礁区、砂泥底、近海沿岸
主要栖息于大陆棚或岛屿斜坡缘以及开放水域,亦常被发现于深海,偶可发现于沿海的大型鲨类。善游,移动速度快;通常独游,但会与鲔鱼类集结成群。主要以鱼类、乌贼及大洋性蟹类为食。性凶勐,对人类有潜在性的危险。胎生,一胎可产下2-14尾幼鲨,刚出生之幼鲨体长可达57-87公分。
-
铅灰真鲨(Carcharhinus plumbeus)
海洋; 半咸淡水 底中水层性; 海洋洄游的 ; 深度上下限 1 - 280 m , usually 20 - 65 m . 亚热带的; 23°C - 27°C ; 45°N - 38°S, 164°W - 170°E
大洋、深海、礁区、砂泥底、近海沿岸
栖息于近海、外海大陆棚及岛棚外围之深海水域,但亦常出现于内湾、港湾或河川出海口,但会避开沙滩、珊瑚礁区或碎石激浪区,有时会巡游于大洋中。主要以硬骨鱼类、其他鲨鱼、魟、甲壳类、头足类等生物为食。胎生,一胎可产下1-14尾幼鲨,刚出生之幼鲨体长可达65-75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