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后竺鲷(Epigonus constanciae)
别名:非洲後竺鯛,非洲后竺鲷,大頭後竺鯛,大头后竺鲷,Re di triglie spinoso,Olhudo-de-espinho,Dimonibarbut,
学名: 大头后竺鲷(Epigonus constanciae)
别名:
非洲後竺鯛,非洲后竺鲷,大頭後竺鯛,大头后竺鲷,Re di triglie spinoso,Olhudo-de-espinho,Dimonibarbut,
简介:
在第一鳃弓上的鳃耙有普遍 styloid 形状。 齿在中心与舌的边缘上被发展。 逐渐变细成为圆形的点的吻; 眼非常大的, 长度超过高的。 鳃盖棘尖锐的,多骨的, 顶上有一个或多个钙化不足 spinelets。 嘴大的, 下颌等于或突出的略超过上颌。 幽门盲囊 6-8. 保存的标本是黄褐色颜色; 背鳍薄膜深色的。
图集:

生活习性:
海洋 深海底的; 深度上下限 160 - 742 m , usually 200 - 400 m . 深水域; 46°N - 29°S, 38°W - 37°E推荐
-
红纹后颌鰧(Opistognathus rufilineatus)
海洋 居于水底的; 深度上下限 2 - 35 m .
后颌鱼属(Opistognathus) -
巴那侧唇鳚(Hypleurochilus bananensis)
海洋 居于水底的. 亚热带的
侧唇鳚属(Hypleurochilus) -
黑棘胎鳚(Acanthemblemaria atrata)
海洋 居于水底的; 深度上下限 5 - 31 m . 热带
棘胎鳚属(Acanthemblemaria) -
糙皮砂鳐(Psammobatis rudis)
海洋 居于水底的. 温带
砂鳐属(Psammobatis) -
巴拉圭鈎鲇(Ancistrus pirareta)
淡水 居于水底的. 温带
鈎鲇属(Ancist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