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栉尾鳕(Pseudocetonurus septifer)
别名:
学名: 拟栉尾鳕(Pseudocetonurus septifer)
别名:
简介:
七个鳃条骨。 头部特别地大而宽的; 前鳃盖骨与眶下骨深的而且大的, 鳃盖同量小; 眼窝小的, 19%-30% HL, 直径远小于宽的眼间骨; 吻高的, 些微突出超过嘴。 神经触须小的, HL 的 10% 以内。 鳃裂宽的, 在颚骨的后部末端之下向前延伸到; 鳃膜松弛地而且狭窄地依附于峡部了。 鳃耙通常 16-17 在内部的成列第一上成弓形弯曲。 齿小的, 靠拢在一起, 在前颌骨上的狭窄被成锥形的条纹中, 排成一列的在齿骨上。 鳞片有很多的小, 锥子-形状的小刺; 没有在前面的范围上的网眼; 侧线鳞片不存在, 在他们的地方中的一系列的深色乳突。 排泄孔大约在腹鳍嵌入与臀鳍起源 (通常更靠近腹鳍嵌入) 之间的中点,被黑色包围了, 椭圆形对泪滴-形状的裸露区而且前面有在腹鳍基底之间的一个发光器的小又圆皮窗。 幽门盲囊短, 22-24. 色彩黑色到深褐色的整体.
图集:

生活习性:
海洋 底中水层性; 深度上下限 340 - 950 m . 深水域 深海、砂泥底 深海底栖习性,为单型种,非常稀有,全世界仅三尾标本,在本科鱼类体型中属中型,纪录体长可达39公分左右。推荐
-
巴西叉鳔石首鱼(Stellifer brasiliensis)
海洋 居于水底的. 热带
叉鳔石首鱼属(Stellifer) -
细羊舌鲆(Arnoglossus tenuis)
海洋 居于水底的; 深度上下限 80 - 100 m . 温带 砂泥底、近海沿岸 幼鱼时期像其它一般鱼类行浮游生活,在水中游动摄食浮游生物,长大后因体型变化,降至海底,行底栖生活,栖息在砂泥底域,大半时间埋在泥砂中,仅露出两眼,以捕食小鱼或无嵴椎动物为主。
羊舌鲆属(Arnoglossus) -
新西兰竹筴鱼(Trachurus novaezelandiae)
海洋; 半咸淡水; 深度上下限 22 - 500 m , usually ? - 150 m . 亚热带的; 23°S - 50°S, 112°E - 176°W
竹筴鱼属(Trachurus) -
施氏非鲫(Coptodon snyderae)
淡水 底中水层性. 热带
非鲫属(Tilapia) -
紫锦鱼(Thalassoma purpureum)
海洋 礁区鱼类; 深度上下限 0 - 10 m . 热带; 32°N - 32°S 礁区、近海沿岸 主要栖息于潮间带到深达10公尺的岩礁海域,尤其是在浪潮汹涌的珊瑚礁平台外缘、岩岸,甚至在岩礁暴露的极浅岸边,也可以看到这个具有适应环境能力极强的紫锦鱼,它们以小鱼、海胆、甲壳,以及多毛类为食物。
锦鱼属(Thalass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