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霓虹虾虎(Elacatinus pridisi)
别名:
学名: 普氏霓虹虾虎(Elacatinus pridisi)
别名:
简介:
鉴别: 这种有别于延伸从眼睛到尾鳍基底藉由的灰白的斑纹跟随组合特征的它的有一个的 Horsti 复合体 ( sensu Bohlke(vs. 从不达到的腹部或臀鳍基底鳍) 胸鳍鳍条典型地 18(vs. 典型地 17 在 E. randalli 与 E. figaro 中与典型地 16 在 E. atronasum(Bohlke 臀鳍棘条典型地 11;(vs. 典型地 10 在 E. figaro 中) 椭圆形斑点位於吻 (vs. 没有斑点在 E. atronasum 中与 E. horsti(Bohlke&罗宾), " V"-形状的斑点在 E. prochilos(Bohlke&罗宾), 与一条中间的横带在 E. xanthiprora(Bohlke&罗宾), E. louisae(Bohlke&罗宾) 与 E. lori 柯林) 之上。 描述: 身体裸露的, 延长。 在颚上的嘴接近端位又没有犬齿。 没有瘦长的前面棘的背鳍。 尾鳍圆的,而且腹鳍杯子完成。 背鳍鳍条 VII-11-12.(典型地 12) 臀鳍棘条 11. 胸鳍鳍条 17-18(典型地 18).
图集:

生活习性:
海洋 居于水底的; 深度上下限 3 - 30 m . 热带推荐
-
黑新箭齿雀鲷(Neoglyphidodon melas)
海洋 礁区鱼类; 非迁移的; 深度上下限 1 - 12 m . 热带; 30°N - 30°S 礁区、近海沿岸、泻湖 主要栖息于泻湖与临海礁石区的珊瑚繁盛区域,通常生活于软珊瑚区,并在它的上面觅食。独居或成对生存。稚鱼被发见生活于鹿角珊瑚的周围。成鱼则时常在 Tridacna 蛤附近,可能是在吃他们的残渣。
新刻齿雀鲷属(Neoglyphidodon) -
无斑拟羊鱼(Mulloidichthys vanicolensis)
海洋 礁区鱼类; 深度上下限 1 - 113 m . 热带; 30°N - 30°S 礁区、砂泥底、近海沿岸、泻湖 主要栖息于礁台、礁区或泻湖区干净的水域活动,行群栖性活动。喜欢在礁区外缘的砂地或软泥地上觅食,以其颐须探索砂泥地中的底栖无嵴椎动物为食。
拟须鲷属(Mulloidichthys) -
瓦氏澳小鳉(Austrolebias vazferreirai)
淡水 底中水层性; 非迁移的. 高海拔; 15°C - 25°C
澳小鳉属(Austrolebias) -
大洋康吉鳗(Conger oceanicus)
海洋 居于水底的; 海洋洄游的 ; 深度上下限 1 - 477 m , usually 75 - 150 m . 亚热带的; 50°N - 16°S, 97°W - 5°W
糯鳗属(Conger) -
窄头兵鲇(Corydoras stenocephalus)
淡水 居于水底的; pH range: 6.0 - 8.0; dH range: 2 - 25. 热带; 22°C - 26°C
兵鲇属(Corydor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