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眼绚鲇(Ompok hypophthalmus)
别名:下眼绚鲶,下眼絢鯰,Trey ta aun,Ta aun,Pa peek gai,Jaavanlasimonni,
学名: 下眼绚鲇(Ompok hypophthalmus)
别名:
下眼绚鲶,下眼絢鯰,Trey ta aun,Ta aun,Pa peek gai,Jaavanlasimonni,
简介:
头部宽度 10.0-10.7% SL; 尾柄深度 4.3-5.1% SL; 74-80个臀鳍棘条 , 与 54-55个脊椎骨. 背鳍远短于头长; 延伸至臀鳍的中央的上颌骨触须; 颚骨触须短于头部; 在尾鳍基底的一个小的明显斑点; 牦骨牙齿区块在齿的狭窄长条的中线结合。 延长的在胸鳍基底上面的黑色斑块; 有时在身体上的一条侧面中央的斑纹; 尖的尾叶.
图集:

生活习性:
淡水 居于水底的. 热带推荐
-
霍氏乌鳚(Atrosalarias hosokawai)
海洋 礁区鱼类; 深度上下限 10 - 20 m . 亚热带的
乌鳚属(Atrosalarias) -
带纹背唇隆头鱼(Notolabrus cinctus)
海洋 居于水底的; 深度上下限 40 - 91 m . 温带
背唇隆头鱼属(Notolabrus) -
亚马逊棘杆鮠(Centromochlus existimatus)
淡水 居于水底的. 热带
棘杆鮠属(Centromochlus) -
谢勒美体鳗(Ariosoma scheelei)
海洋 礁区鱼类; 深度上下限 1 - 10 m . 热带; 12°N - 24°S
锥体糯鳗属(Ariosoma) -
大鳞新棘鲉(Neomerinthe megalepis)
海洋 居于水底的; 深度上下限 68 - 68 m . 热带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近海较深水域的底栖鱼种,栖息深度可达200公尺以上。生活习性不甚清楚。
新棘鲉属(Neomerin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