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氏棘鳃鼬鳚(Xyelacyba myersi)
别名:梅氏棘鳃鼬鳚,梅氏棘鰓鼬鳚,Haridashi-ashiro,Gargoylecusk,
学名: 梅氏棘鳃鼬鳚(Xyelacyba myersi)
别名:
梅氏棘鳃鼬鳚,梅氏棘鰓鼬鳚,Haridashi-ashiro,Gargoylecusk,
简介:
身体与尾部非常扁长形的, 在顶端上的吻圆与短又没有棘。 头部与身体均匀微白色, 中央的鳍淡褐色,颚,腹鳍,嘴与鳃腔深的褐色边缘。 腹膜与腹部深的褐色, 肠淡黄色的。
图集:

生活习性:
海洋 深海底的; 深度上下限 984 - 2500 m . 深水域 深海、砂泥底 主要栖息于大陆棚砂泥底质环境,大约在200-2500公尺左右深度的水层中,以小型鱼类及甲壳类为主食。推荐
-
棘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
海洋 居于水底的; 深度上下限 25 - 615 m . 热带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主要栖息于砂泥底水域。
黑角鱼属(Chelidonichthys) -
东大西洋扁隆头鱼(Symphodus tinca)
海洋; 半咸淡水 礁区鱼类; 深度上下限 1 - 50 m. 亚热带的; 44°N - 21°N, 18°W - 42°E
扁隆头鱼属(Symphodus) -
鼬鲨(Galeocerdo cuvier)
海洋; 半咸淡水 底中水层性; 海洋洄游的 ; 深度上下限 350 - 800 m , usually 0 - ? m . 亚热带的; 62°N - 42°S, 180°W - 180°E 礁区、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泻湖、礁沙混合区 栖息于沿岸、近海的大型鲨鱼。经常出现于河口、港湾堤防外、珊瑚环礁、泻湖区、外洋岛屿外围水域。具有在大洋中迁移的习性,但并非大洋性鱼种,同时也具有垂直洄游习性,白天在深水域活动,夜间则至水表层或浅水域捕食。性凶勐且贪婪,掠食海洋中的硬骨鱼类、其它鲨鱼、魟、海洋哺乳类、海龟、海鸟等,是对人们最具有攻击威胁性的3种鲨鱼之一。卵胎生,一胎可产下10-82尾幼鲨,刚出生之幼鲨体长可达60-104公分。
鼬鲨属(Galeocerdo) -
鲣(Katsuwonus pelamis)
海洋; 海洋洄游的; 深度上下限 0 - 260 m , usually 0 - ? m . 热带; 15°C - 30°C ; 63°N - 47°S, 180°W - 180°E 大洋、深海 大洋性洄游鱼类。喜栖于水色澄清水域。天气晴朗,水温上昇时,常聚集于上层水域。游泳快速,以鱼类及甲壳类为食。
正鲣属(Katsuwonus) -
蛇鲭(Gempylus serpens)
海洋; 海洋洄游的 ; 深度上下限 0 - 600 m , usually 0 - 200 m . 深水域; 42°N - 40°S, 180°W - 180°E 大洋、深海、近海沿岸 近海大洋性中表层洄游鱼种,一般栖息深度在0-200公尺间,可栖息于更深海域。独游性。成鱼于夜间迁移至水表层,仔鱼及幼鱼则于日间停留于水表层。以鲱、鳀等小鱼、甲壳类及乌贼等为食。
带鰆属(Gempy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