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森:一辈子做了两件事,飞行和钓鱼
在百度中搜索“中国钓鱼名人录”,你绝对可以轻松找到刘树森的名字,51年出生的刘树森坦言,自己一生做过两件事:一是飞行,二是钓鱼。
“别人钓鱼是爱好,而钓鱼于我,已不仅仅只是生活或工作,是存在于骨子里的东西,它已经融入我的生命当中,是我人生最浓墨重彩的篇章。在鸡年来临之际,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刘树森前来昆明过年,看望母亲,记者有机会与他面对面,听其讲述“与鱼的人生”。
文:云南钓友联盟林凡
“小时候,我们家住在武汉东湖边,出门转个弯就能到水边,加上院子里有很多武汉钢铁厂的老同志经常去湖边钓鱼,跟着他们,我的钓鱼人生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开始了。五六十年代的国内物资都比较缺乏,关于钓鱼的资料也都很少。除了要自己做竿、标、饵料这些基本准备外,还会想方设法地寻一些‘钓鱼偏方’,比如有人说用大粪泡过的砖头诱鱼有奇效,我就依葫芦画瓢,找砖头浸在粪坑里,几天后拿出来,真是想不到,虽然又脏又臭,却是真的很招鱼。”
忆当年,刘树森印象最深的是“只要拿着鱼竿坐在水边,自己就像一台充满电的机器,永远不会累,永远动力十足,并且对水里的鱼儿,总觉得自己要比别人更多一种‘第六感’,因此,那时的钓获总是比别人多。”刘树森认为自己对钓鱼这种看似简单的活动有种与生俱来的“灵感”,并且这种“灵感”也成就了他日后的“顺水”。
时间就这样快乐地从湖边溜走,转眼到了1968年,高三刚毕业的刘树森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上山下乡还是当兵从戎。由于年纪小,上山下乡四次报名未果的刘树森凭借着健壮体魄和一腔热情穿起了军装,并报名当上了一名飞行员,展开了人生崭新的一页。
当上飞行员的刘树森这一干就是26年,从一名普通士兵到飞行员再到飞行教员,从青年到中年,从青葱到成熟,这期间的刘树森工作非常繁忙,特别是当上飞行教员后,对新人的培训、教学、带飞……每天都是长时间工作,虽然如此,刘树森也从来没有放下自己热爱的“钓鱼”。
“才开始当飞行员的时候,只能见缝插针地钓鱼,后来当了飞行教员,就利用每周天转场的机会在机场附近有水的地方钓鱼,那时我的钓鱼装备都是放在飞机上,转场就拿着东西到处转到处找,找到有水的地方,管他有鱼没鱼,先甩一竿再说。不夸张地说,全国几乎所有的机场周围的水域我都钓过,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毛主席不是说‘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1987年-1992年,刘树森就是在这一次次的“转场钓鱼”过程中完成了自己的“钓鱼启蒙”,在这一竿竿的实践中对这简单的“钓鱼”有了不同于其他人的见识和理解。
时间来到1992年,工作异常繁忙的刘树森在每年一个月的探亲假中遇见了当时著名的台钓大师廖心阳。“那时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广州一个鱼塘边我们看见廖大师他们在钓鱼,当时我就觉得很神奇,我那时算是钓得很不错的,但是与他们相比,我在速度鱼获和钓具搭配上的差距就显而易见,我也没多想,就与廖大师聊了很久,还要来联系方式,通过不断地交流与沟通,廖大师也对我毫无保留,渐渐地,我对‘台钓’钓技、原理、技巧等认识也就逐渐地清晰起来。”
钓鱼几十年,遇到台钓这样的新技术,于刘树森而言莫过于“挖着宝贝”,没日没夜地研究适应自不必说,然而,对工具搭配合理性很高的台钓,要求初学者要有一定的相关装备,刘树森为此开启了疯狂地买买买模式。“记得当时国内还没有专门的渔具店,只有在深圳有一家台湾人开的渔具店,一支浮标要70多块,一包饵料5块,一支鱼竿要将近800块,你要知道我的工资一个月也就63块,当时猪肉也就8毛一斤,1块钱可以买20个鸡蛋。”刘树森回忆起当年的疯狂依然热情不减:“60多块的浮标我一次就买四支,七八百的鱼竿一次买2支……那时还有老婆孩子要养,平时真是省吃俭用,就为买装备。还好太太也是一个钓鱼爱好者,对我的行为也基本能理解。”对于自己“困难时期家人的支持”,刘树森觉得自己是个非常幸运的人。
谈及刘树森50多年钓鱼史,就不得不提他与他的“顺水”浮标。1995年,转业后的刘树森遵循内心的方向,自主创业成立了浮标工厂,用他的话说,“这时候,钓鱼不再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成为了工作!我花在这上面的时间更多了,”对于创业,刘树森觉得也是兴趣所向,也是爱好使然。
“无论大到鱼竿,小到鱼线鱼钩,每件产品都有其本质,而浮标的本质是‘水中秤”,即清晰准确地反映鱼情,而不受气候、水域、水情等外因影响。”刘树森开始就是按“秤”的理念来设计自己的产品,“刚开始,工厂更多地是接外单,给人做代工,而且代工的产品很多都是我自己研究和设计的。因为很多客户接受我的产品理念,信任我,有的甚至是我设计出什么产品,他们就卖什么产品,慢慢地,自己就有了自创品牌的相法,”就这样,一年后“顺水”品牌问世。
谈及“为什么偏偏选择做浮标?”刘树森的回答颇有点任性的意思: “因为浮标是整个钓鱼活动中最有想象力的东西!浮标是鱼和钓鱼人的连接点,千变万化的鱼情水情都会反映在小小的浮标上,所以创业的时候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做浮标。” 至今,“顺水品牌”在全国已有近300家实体店,每年有超过16万支顺水伴随钓鱼人征战各种水域。
论及多年的生意成就,刘树森调侃自己现在还是个生意门外汉,“现在一直都是有专业的销售团队在进行产品销售和市场推广,我只是管产品的研究、设计和制作。”然而,正是这种“只会做,不会卖”的生意头脑,却让刘树森的顺水浮标2004年就成为第一家“中国免检产品”,并作为为数不多的浮标企业参与制定中国浮标的行业标准。
“钓了这么多年鱼,让我养成了做事一定要做到专注的习惯,因为只有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你的鱼获才会比别人多”。多年来,刘树森正是用这个思路不断调整和创新着他手中小小的浮标。“国内现在做浮标的材质一般是巴尔沙、芦苇和孔雀羽,但是这些取自自然界的材料总是会或多或少存在热胀冷缩的状态,这对浮标作为“秤”的本质来讲,都会‘失准’,算不上最好,所以我一直都在寻找一种完美的材料来解决这种‘失准’,”学过一年空气动力学的刘树森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最终在多年后的一个偶然机会发现了一种叫“PMI”的用于航空航天的人造高分子材料,经过无数的失败,修正,再失败,再修正的过程,2012年,国内第一支PMI材质的浮标问世,这种航空材料完美地解决了自然材质热胀冷缩导致变目的问题。目前,PMI材质已经被刘树森研制成34个不同品种,真正成为顺水浮标的核心竞争力。
-
为什么说钓鱼是对消费主义的一种反抗?
在当今社会,消费主义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似乎与他们所拥有的物质财富成正比。因此,人们往往会不断追求更多的物质财富,不断地购买各种商品,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然而,钓鱼却是一种与消费主义相反的生活方式,它是对消费主义的反抗。 图片 首先,钓鱼并不需要过多的物质财富。只需要一条鱼线、一个鱼钩和一些鱼饵,就能够享受到钓鱼的乐趣。相比于其他娱乐活动,钓鱼的成本要低得多。而且,钓鱼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可以让人们放松身心,释放压力,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污染。 图片 其次,钓鱼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自然界的规律,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在钓鱼的过程中,人们需要了解鱼类的生态习性、饵料的选择和使用,以及天气的变化对钓鱼的影响等等。这些知识都需要在实践中逐渐掌握,而且需要长期的观察和研究。通过钓鱼,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最后,钓鱼的过程也是一种反消费主义的过程。钓鱼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等待和观察,需要逐渐掌握技巧和经验。这些都是与现代消费主义追求即时满足的心态相反的。钓鱼者需要学会等待和放慢节奏,需要学会享受过程而非结果,需要学会与自然界和谐相处而非依赖人造的环境和物品。这些习惯和价值观可以帮助人们摆脱消费主义的束缚,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钓鱼杂谈 2023-04-08 -
美味的梭子蟹是怎么捕捉的?赶海能遇到么?
梭子蟹科是一类在海洋和淡水中生活的甲壳动物。它们通常具有扁平的身体和长长的、细小的脚,可以用来游泳和爬行。梭子蟹科中的一些物种在繁殖季节会聚集在河口或海湾,形成大规模的群体。这些螃蟹通常被用作食物,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梭子蟹科中的一些物种也被用于生产螃蟹素和其他医药用途。
钓鱼杂谈 2023-04-08 -
珠海庙湾岛海域,乘船悠闲海钓
之前一直在海岸上矶钓,特别羡慕那些乘船海钓的钓友们。正好赶上几个好友商量着一起租船去庙湾海域海钓,我就报名参加了。庙湾岛我的第一次乘船海钓,我来了。
钓鱼杂谈 2020-12-04 -
戒钓?除了钓鱼还有那些娱乐可以代替?
对于一些钓鱼人来说,钓鱼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依赖。然而,过度的钓鱼会影响到个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对于一些钓鱼人来说,戒钓已经变成了必要的选择。在此,我们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戒钓的建议,并给出一些其他娱乐方式的忠告。
钓鱼杂谈 2023-04-11 -
蛤蜊是什么?我们平常赶海应该怎么挖蛤蜊?
蛤蜊是一种常见的海鲜食材,它的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而赶海挖蛤蜊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活动,许多人在周末或假期都会前往海滩挖掘蛤蜊,享受一种轻松愉悦的体验。
赶海 2023-04-15 -
[钓鱼杂谈] 2023-04-08
[视频]电鱼、毒鱼和炸鱼之前必须了解这些知识........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各种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不断加深。然而,这些行为也同时带来了对于自然生态的危害。其中,电鱼、毒鱼、炸鱼等行为对于水生生物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特别大。
-
水下4500米的世界长什么样?跟着“深海勇士”去潜水!
当前,国产潜水器“深海勇士”号,正在印度洋执行深潜任务。过去的两个月中,“深海勇士”号在这一海域,多次下潜对海底的热液系统进行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生物学的考察和取样工作
钓鱼杂谈 2019-03-14 -
触目惊心!疫情背后,一场更大的灾难,正在危及75亿人…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大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钓鱼杂谈 20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