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森:一辈子做了两件事,飞行和钓鱼

在百度中搜索“中国钓鱼名人录”,你绝对可以轻松找到刘树森的名字,51年出生的刘树森坦言,自己一生做过两件事:一是飞行,二是钓鱼。

在百度中搜索“中国钓鱼名人录”,你绝对可以轻松找到刘树森的名字,51年出生的刘树森坦言,自己一生做过两件事:一是飞行,二是钓鱼。


“别人钓鱼是爱好,而钓鱼于我,已不仅仅只是生活或工作,是存在于骨子里的东西,它已经融入我的生命当中,是我人生最浓墨重彩的篇章。在鸡年来临之际,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刘树森前来昆明过年,看望母亲,记者有机会与他面对面,听其讲述“与鱼的人生”。



文:云南钓友联盟林凡 


钓鱼是人生的启蒙老师


“小时候,我们家住在武汉东湖边,出门转个弯就能到水边,加上院子里有很多武汉钢铁厂的老同志经常去湖边钓鱼,跟着他们,我的钓鱼人生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开始了。五六十年代的国内物资都比较缺乏,关于钓鱼的资料也都很少。除了要自己做竿、标、饵料这些基本准备外,还会想方设法地寻一些‘钓鱼偏方’,比如有人说用大粪泡过的砖头诱鱼有奇效,我就依葫芦画瓢,找砖头浸在粪坑里,几天后拿出来,真是想不到,虽然又脏又臭,却是真的很招鱼。”

忆当年,刘树森印象最深的是“只要拿着鱼竿坐在水边,自己就像一台充满电的机器,永远不会累,永远动力十足,并且对水里的鱼儿,总觉得自己要比别人更多一种‘第六感’,因此,那时的钓获总是比别人多。”刘树森认为自己对钓鱼这种看似简单的活动有种与生俱来的“灵感”,并且这种“灵感”也成就了他日后的“顺水”。 

时间就这样快乐地从湖边溜走,转眼到了1968年,高三刚毕业的刘树森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上山下乡还是当兵从戎。由于年纪小,上山下乡四次报名未果的刘树森凭借着健壮体魄和一腔热情穿起了军装,并报名当上了一名飞行员,展开了人生崭新的一页。 

当上飞行员的刘树森这一干就是26年,从一名普通士兵到飞行员再到飞行教员,从青年到中年,从青葱到成熟,这期间的刘树森工作非常繁忙,特别是当上飞行教员后,对新人的培训、教学、带飞……每天都是长时间工作,虽然如此,刘树森也从来没有放下自己热爱的“钓鱼”。 

“才开始当飞行员的时候,只能见缝插针地钓鱼,后来当了飞行教员,就利用每周天转场的机会在机场附近有水的地方钓鱼,那时我的钓鱼装备都是放在飞机上,转场就拿着东西到处转到处找,找到有水的地方,管他有鱼没鱼,先甩一竿再说。不夸张地说,全国几乎所有的机场周围的水域我都钓过,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毛主席不是说‘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1987年-1992年,刘树森就是在这一次次的“转场钓鱼”过程中完成了自己的“钓鱼启蒙”,在这一竿竿的实践中对这简单的“钓鱼”有了不同于其他人的见识和理解。 

初遇台钓 一见倾心

时间来到1992年,工作异常繁忙的刘树森在每年一个月的探亲假中遇见了当时著名的台钓大师廖心阳。“那时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广州一个鱼塘边我们看见廖大师他们在钓鱼,当时我就觉得很神奇,我那时算是钓得很不错的,但是与他们相比,我在速度鱼获和钓具搭配上的差距就显而易见,我也没多想,就与廖大师聊了很久,还要来联系方式,通过不断地交流与沟通,廖大师也对我毫无保留,渐渐地,我对‘台钓’钓技、原理、技巧等认识也就逐渐地清晰起来。” 

钓鱼几十年,遇到台钓这样的新技术,于刘树森而言莫过于“挖着宝贝”,没日没夜地研究适应自不必说,然而,对工具搭配合理性很高的台钓,要求初学者要有一定的相关装备,刘树森为此开启了疯狂地买买买模式。“记得当时国内还没有专门的渔具店,只有在深圳有一家台湾人开的渔具店,一支浮标要70多块,一包饵料5块,一支鱼竿要将近800块,你要知道我的工资一个月也就63块,当时猪肉也就8毛一斤,1块钱可以买20个鸡蛋。”刘树森回忆起当年的疯狂依然热情不减:“60多块的浮标我一次就买四支,七八百的鱼竿一次买2支……那时还有老婆孩子要养,平时真是省吃俭用,就为买装备。还好太太也是一个钓鱼爱好者,对我的行为也基本能理解。”对于自己“困难时期家人的支持”,刘树森觉得自己是个非常幸运的人。 


孵化“顺水”浮标

谈及刘树森50多年钓鱼史,就不得不提他与他的“顺水”浮标。1995年,转业后的刘树森遵循内心的方向,自主创业成立了浮标工厂,用他的话说,“这时候,钓鱼不再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成为了工作!我花在这上面的时间更多了,”对于创业,刘树森觉得也是兴趣所向,也是爱好使然。

 “无论大到鱼竿,小到鱼线鱼钩,每件产品都有其本质,而浮标的本质是‘水中秤”,即清晰准确地反映鱼情,而不受气候、水域、水情等外因影响。”刘树森开始就是按“秤”的理念来设计自己的产品,“刚开始,工厂更多地是接外单,给人做代工,而且代工的产品很多都是我自己研究和设计的。因为很多客户接受我的产品理念,信任我,有的甚至是我设计出什么产品,他们就卖什么产品,慢慢地,自己就有了自创品牌的相法,”就这样,一年后“顺水”品牌问世。

 谈及“为什么偏偏选择做浮标?”刘树森的回答颇有点任性的意思: “因为浮标是整个钓鱼活动中最有想象力的东西!浮标是鱼和钓鱼人的连接点,千变万化的鱼情水情都会反映在小小的浮标上,所以创业的时候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做浮标。” 至今,“顺水品牌”在全国已有近300家实体店,每年有超过16万支顺水伴随钓鱼人征战各种水域。

论及多年的生意成就,刘树森调侃自己现在还是个生意门外汉,“现在一直都是有专业的销售团队在进行产品销售和市场推广,我只是管产品的研究、设计和制作。”然而,正是这种“只会做,不会卖”的生意头脑,却让刘树森的顺水浮标2004年就成为第一家“中国免检产品”,并作为为数不多的浮标企业参与制定中国浮标的行业标准。

 “钓了这么多年鱼,让我养成了做事一定要做到专注的习惯,因为只有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你的鱼获才会比别人多”。多年来,刘树森正是用这个思路不断调整和创新着他手中小小的浮标。“国内现在做浮标的材质一般是巴尔沙、芦苇和孔雀羽,但是这些取自自然界的材料总是会或多或少存在热胀冷缩的状态,这对浮标作为“秤”的本质来讲,都会‘失准’,算不上最好,所以我一直都在寻找一种完美的材料来解决这种‘失准’,”学过一年空气动力学的刘树森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最终在多年后的一个偶然机会发现了一种叫“PMI”的用于航空航天的人造高分子材料,经过无数的失败,修正,再失败,再修正的过程,2012年,国内第一支PMI材质的浮标问世,这种航空材料完美地解决了自然材质热胀冷缩导致变目的问题。目前,PMI材质已经被刘树森研制成34个不同品种,真正成为顺水浮标的核心竞争力。



刘树森:一辈子做了两件事,飞行和钓鱼 钓鱼杂谈 1w+ 0 542
2017-02-16 来源:雲南釣友聯盟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