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丨作为阳江人,你了解北桂古村的传奇历史吗?
始垦于大元,潜藏于深林,依奇蜂,傍秀水。在阳东新洲镇最偏远的深山中居住着一群古老而又神秘的人——大宋皇族后裔,他们在深山密林中,开垦出一片只属于他们的乐园——北桂村。
清澈的村前池塘、整齐的青砖瓦房、长满青苔的石板路,是北桂村给外界的第一印象,宛如一幅静谧的田园水墨画,固守一份远离尘嚣的恬适,而碉楼就是其中最灵动的色彩。
北桂村有泰康楼、松桂楼、永昌堂、雾滋堂、广来堂共5座碉楼,每座碉楼各不相同,它们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每座碉楼又都相同,它们都承载着曾经捍卫一方的平安的故事,是北桂一代又一代人的旧时记忆。
最典型、最气派的碉楼就数泰康楼,依山傍水而筑,花岗岩为基,青砖石为墙,稳固牢靠,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楼主是村内望族赵善驱。民国初年,新洲与大沟统称“二区”,赵善驱任区长,当时国家积弱,战乱连年,土匪横行,天灾人祸不断,村民无心耕作,几百亩良田弃荒,村民饱受饥饿之苦。赵善驱向上级反映了村里情况,上级建议由赵善驱将农田承包下来,精耕细作,确保村民免于挨饿。后来,土匪被打败,外乡人来北桂种田谋生,赵善驱又将农田出租给他们,从中获得一笔资金,于是建起了泰康楼,耗时3年有余。
整个村都是一色的“赵”姓。明清时期,阳江有民谚曰:东水北桂赵,西水上洋姚。它道出赵、姚两姓在当时阳江的地位。而北桂赵氏是宋朝皇族、宋太宗长子汉王元佐之后。
据族谱记载,大宋皇族裔孙赵崇垓幼时随父由江西吉安府卢陵县南迁入广。南宋末年,大宋国势日衰,1279年宋军与元军在新会崖山岛决一死战。宋军兵败,元军对宋朝的君臣及遗族展开大规模追捕。
为了生存,赵姓人改名换姓,匿居于山崖海角,赵崇垓四子赵必鎏与其子赵进元为了逃避元军的追捕,被迫远迁,到北桂村,赵必鎏与赵进元见北桂背靠高大的马庙山,周边山多林密,地形复杂,又有“护城河”——北桂河流经,遂在此隐居,成为北桂赵氏的开基祖。直至今日,已传至三十五世,700年历史。赵进元的后裔又分居到北桂、新村、竹子根和河村等自然村,人口约3800人。
在北桂隐居后,“北桂赵”世代以种田耕作、经商贸易为生。北桂村前的北桂河同样印记着历史,河水经北桂村向东北方向约10公里流入镇海湾,再顺流而下于台山出海口入南海。北桂村虽坐落于新洲的深山,但赵氏后人却靠着这条航线将贸易做到了江门等地,涌现出赵丕基、赵善强等一大批著名商人,造就了“北桂赵”的几世繁华。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内乱不止,山贼土匪兴风作浪,虽远居深山茂林之中,北桂村也未能“独善其身”,经常遭到侵扰。然而,北桂人却凭借着自己的骁勇睿智打了一场漂亮仗,守护了一方民众的安全。
1922年,赵不图任地方治安组组长,负责维系一方安稳。然而,当时活跃在新洲一带的匪首李亚经常来犯,到处烧杀抢掠,民众无不惧之。当地政府更是悬赏300两白银缉拿李亚,但由于李亚太过凶狠狡诈,一直都没有人能将其擒拿归案。一次,赵不图带着几个民兵正在巡逻,忽然遇到李亚带领20余人的队伍向邻村走去,意图打劫。当时,太阳西下,夕阳正斜射着赵不图的队伍。如若此时动手,势必打草惊蛇,况且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只能让土匪扬长而去。
赵不图回到村中,细细谋划了抓捕李亚一事。他召集了村中10余名骁勇善战的勇士,准备在敌人毫无准备的时候,打他个措手不及。第二天清晨,赵不图等人偷偷潜入邻村。彼时,土匪正好睡醒,赵不图只好等待时机,待他们都去河边洗脸的时候,偷偷拿走他们的武器,然后轻而易举的抓获了匪首李亚及其同党,“北桂赵”的名声进一步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