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记忆丨看这些行当就有满满的时代感!
岁月不经意,街头一些行当已经渐行渐远乃至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这些行当曾经在街头、角落辉煌一时,但随着时代发展进步而被忘记,有打铁、补镬、钉屐、补鞋、阉猪、阉鸡、夹毛仔……
补镬即补铁锅。以前家里大镬破洞舍不得扔掉就拜托补镬佬,补镬佬多数四五十岁,成日挑着担子转悠,一头是一个竹箩,上放一只烂铁锅,另一头则放一个风箱拉炉,有碳、铁及一些必备的架撑,补镬者沿街叫喊,遇上生意,就地开档。
以前阳江人都是穿木屐的,穿久蚀底就要钉。现在不要说钉木屐了,像这种传统木屐都很难看到。
取代钉木屐的是补鞋,无论是皮鞋、布鞋、胶鞋新买或坏了,阳江人会去补鞋佬那里上鞋跟或者缝补。
整遮,即修补雨伞,现在基本没人再拿伞去修了,可能修好比买一把还贵。
手表修理这行当有时会看到,已经比较少了。现在很少人戴手表,除非是土豪,同时也很少需要拿着手表去修。
箍木桶完全不用胶水,纯手工用铁线箍紧,木桶用了一段时间就要再箍一下。现在木桶很少人用,个别家庭买了之后用坏也懒得去修理。
小时候,家里的一切锅铲、菜刀、剪刀、柴刀、农耕用具等几乎都是打铁师傅手工打造的,现在回到以前打铁师傅工作的地方都拆了。
阉鸡阉的是公鸡,阉猪阉的是母猪。目的是为了让猪、鸡长肉。这个场面很血腥,现在很难在墟上看到了。
编织箩斗,把青竹砍下后,用刀破为竹条,削成很薄的竹片,即竹篾,经过工匠的巧手编织,一只只式样美观的箩斗就做成了。箩筐在农村还是常见,但随着朔料袋流行后已经开始被淘汰。
夹毛仔,阳江地最早最高级的美容手段,用线夹掉脸上的细毛,以前阳江的姑娘很喜欢的。这些阿姨无需岗前培训,更无从业执照。麻线1条,炉灰1把,凳子2张就可以开工。
糖鸡已经被阳江人忘记得差不多,这是非常传统的食品,通常八月十五吃糖鸡,现在龙津路还有一家糖鸡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