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矶钓基础知识之三十七:横向流水操控钓组的方法
之所以将遇到横向流水时操控钓组的方法单独作为一个内容进行分析,一是因为横向流水是我们在浮游矶钓时经常遇到的一种潮水流向;二是因为在遇到横向流水时只要对钓组施加外力都会导致钓组向近岸边靠拢并最终偏离诱饵带;三是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仅需要从操作手法方面下功夫,还要在钓组选择、诱饵打法上同时想办法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首先让我们明确何为“横向流水”。这里所指的横向流水是指从垂钓者的前方横向流过的潮流。也就是说,当垂钓者面向大海时,潮水的流向是自左向右或者自右向左流。
在横向流水中的钓组如果不受主线施加的外力作用,钓组将随着潮流的力量呈横向运动状态,同样道理,撒入潮流中的诱饵也会随着潮流的方向横向流动。可以看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求的“诱钓同调”就比较容易实现。但是,一旦我们通过主线对钓组施加外力,钓组就不可避免的被拉向近岸方向,但我们却并不能操控撒进海里的诱饵,它们仍会沿着潮流的方向行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频繁操控钓组的结果就是使钓组很快偏离出诱饵带。
这样说来,在遇到横向流的时候还是不控带钓组的好,不控带起码可以保证“诱钓同调”效果比较容易达成。但是,如果不控带钓组就会出现我们上面“操控钓组的意义”一节中提到的三方面缺点:1、违背了鱼进食的规律,2、影响浮标信号的传导3、钓饵显得呆板。另外,即使不操控钓组,如果遇到逆风或者侧风的天气,风、浪对主线、丹锥施加的力量同样会将钓组推向近岸方向。而且对于很多新手来说,他们经常采取合上线杯不释放主线的方式钓鱼,钓组在潮流力量同主线牵制力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运动轨迹同样是呈扇面型逐渐靠近岸边。这样的话,钓组仍然会脱离诱饵带使得“诱钓同调”的要求得不到满足。
如此说,我们还是不能放弃对钓组的操控,只不过我们要想些办法尽量克服操控带来的不利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拖动主线操控钓组时为什么浮标会带着线组移动位置。
固定式钓组我们就无须多谈了,因为这种钓组的浮标不能在主线上移动,二者固定在一起的结果肯定是一旦主线移动,浮标就会立即跟着移动。因此,在遇到横向流而我们又希望有效操控钓组时,最好是尽量抛弃固定式钓组而选择游动式钓组。即使钓场水很浅,也应该为浮标留出20公分以上的游动距离以利于操控。
那么丹锥游动式钓组在主线被拖动时又是一种什么情况?当主线受操控的力量贴着水面被拉动时,主线同丹锥的线孔上沿会出现一个“7”字形转折点,再加上丹锥的线孔又长又细,主线的运动自然会受到转折点以及孔壁摩擦力的影响。而这一摩擦力既影响了主线在孔中的通行又会拉动丹锥向着施加力量的方向移动,这就是操控钓组时丹锥带着钓组移位的根本原因。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够从钓组方面找到解决的方法。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能够降低主线同丹锥的摩擦力,就可以减轻丹锥移位的幅度。其方法是:
一、选择重心比较高在水中比较容易倾斜的丹锥。这种丹锥在受力后会向着施加力量的方向倾斜,从而拉大了主线在丹锥孔上沿“7”字形转折点的角度;
(图:直立丹锥同倾斜丹锥在操控时的区别)
二、选择孔径粗、短的中通式丹锥。因为这种丹锥可以降低主线同丹锥内孔的摩擦力;
三、或者干脆选用外卦式丹锥。因为外卦式丹锥同主线的接触仅仅是别针型连接环上的一个点,点接触的摩擦力会大大降低;
四、在确保钩饵能够顺利到达钓棚的情况下尽量使用轻钓组。因为钓组上的咬铅等配重越轻,主线在孔中的通行能力越强;
五、选择体积大的丹锥。因为丹锥的体积越大其乘流性越强,越不容易受外力的影响而偏离航道;六、在保证拉力的情况下选择细、软的主线。因为线越细、越软,其在丹锥上的通行能力越强。
以上就是从钓组方面解决横向流操控移位的一些办法。哪么是否从器材上采取了这些改进就能够彻底解决横向流移位的问题?答案是否定的。上述措施只能减轻却不能完全消除操控造成的影响。因为无论你从器材上怎样改进,都不可能彻底消除主线同浮漂之间的摩擦力。因此,我们还需要从操控以及诱饵使用方面进一步想办法。
从操控方面讲,如果我们能够逆着水流的方向而不是垂直于水流方向拖带钓组,操控移位这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比如说,水流是自左向右流动,如果我们能自右向左拖带钓组,自然就可以完美地解决掉钓组偏离诱饵带这一问题。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从这方面再想想办法。首先,要实现这一目标应该先创造一个基本的条件——将狙击标点设计在我们站立位置的流尾方向而不是流头方向。比方说,流水自左向右流,重点狙击点则应该设计在站立位的右侧而不是左侧,否则,你如果想逆着水流操控丹锥是根本不可能的。不过对此有人会问:“假如标点就在流头怎么办?”那就看岸边情况能否允许你移驾挪动一下,看看人能不能向流头方向再挪挪,如果不能,建议你最好是利用诱饵策略将鱼诱到流尾方向重新制造标点,毕竟一个钓位前面不止一个可以中鱼的标点。但是,如果有人始终认为只有流头那一个位置是最好的点而非它不可的话,那你就只能放弃逆流拖带钓组的想法了。但是我还是要提醒:将标点设计在流头方向不但操控钓组困难,而且撒诱饵更困难,因为诱饵的落点必须打向更远的流头方向。
好了,就让我们假设标点设计在流尾一侧的某个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实现逆流操控钓组应该怎么办?我觉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竿稍伸到钓组的流头方向。在前面“钓组的操控方法”一节我已经提过,“当水流呈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横向流动时,钓竿指向应同水流方向呈90度以上夹角。”也就是说,如果将竿子指向同横向流呈90度左右夹角并尽量伸到钓组的后方,就可以逆着水流实施操控动作了,而这种做法在一竿远的近矶时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哪么标点离岸远需要远投时又该怎么办?我们总不能为了方便操控而使用几十米长的竿子伸到钓组的后面进行逆水流操控吧?确实是这样。不过,我们虽然不能使用太长的竿子伸到钓组的后面,但我们却可以想办法适当加大主线同水流的角度,从而减小每次控带造成钓组偏离航道的距离。方法是:竿子仍垂直于水流方向逆流操控,同时尽可能利用诱饵将标点制造到流尾的远端。
那么钓场如果具有同流水相向或者相逆的横向风吹过时我们是否可以利用呢?答案是:如果方法得当,这种风向会有助于钓组的操控。
比如:风同流水的方向相逆。这时如果钓组不加操控,漂浮在水面上的主线会被风吹响流水的相反方向,而钓组则会随着流水的方向行进,使主线在水面上产生一个大弧形,同时将钓组逐渐拉向近岸方向,并可能出现钩饵达不到钓棚深度的情况。
这时可以采取的方法是:抬起钓竿大幅度向着上风头摆动,将主线提离水面后从空中整体移动到上风头,紧接着在主线接近于海面的同时弹动竿稍,使接近于丹锥的主线呈蛇形弯曲地落在丹锥游动方向的后面,从而达到利用主线牵制力减缓丹锥乘流速度的目的。
(见图)
再比如:风向同流水方向相同。这时如果钓组不加操控,风的力量作用于主线会进一步加快丹锥前进的速度,进一步加重钓组中丹锥跑在前、钩饵拖在后的状况。
这时可以采取的方法同样是上面提到的向着逆风方向操竿的手法,不再重复。
在借助于风力操控钓组时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将主线提离水面并从空中将其整体移动到上风头时往往需要大幅度舞动钓竿,而这一方法则极有可能造成已经沉达钓棚的线组被拉起来,从而使钩饵离开了理想的钓棚,这种顾虑在采用轻钓组时尤为可能!
以上我们从钓组选择、操控技术两方面找到了一些办法。如果这些办法仍解决不了问题又该怎么办?那就要从诱饵落点上再下点功夫了。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将诱饵的落点打在钓组落点近岸方向的某个位置会怎样?也就是说,算计好流速、水深以及诱饵的下沉速度后,我们在标点的流头某处打下诱饵,让诱饵到达狙击标点时能够沉到合适的钓棚深度,而钓组的落点则落到诱饵落点更外侧远岸点的某个位置,然后慢慢拖带操控钓组,使钓组在到达狙击点时钓饵刚好能够同诱饵汇合。这样岂不是也就解决了问题?
(见图)
再进一步想,如果我们不能彻底改变钓组向岸边移动的轨迹,但我们能不能也将诱饵设计成一条逐渐靠向岸边的轨迹,从而使钓组的运动轨迹同诱饵带的轨迹相吻合?我觉得这种想法也并非一厢情愿!
比如我们打下一、二勺诱饵并在诱饵落点的远岸点投入钓组并操控着钓组前行一小段距离后,紧接着根据流速在原诱饵落点的近岸、下游方向再打下一、二勺诱饵,这些诱饵最终沉达钓棚的位置就会处在第一次打下诱饵更近岸、更远的流尾方向,水下就会形成一条逐渐靠向岸边的诱饵带,这样不就同钓组的运动轨迹进一步吻合了吗?
(见图)
以上我们针对在横向流水条件下操控钓组这一难题从钓组、操控、诱饵三方面想了些办法。但要说明的是,钓场条件千变万化,因此这些办法都仅仅是思路,有待于你去验证、发挥。矶钓需要开动脑筋,随机应变,只有敢想、勤变才能应对各种复杂问题,这也就是矶钓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