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矶钓基础知识之三十:诱饵应用十法
实际使用诱饵时,要灵活采取如下十种方式应对不同情况:
(1)初始阶段撒饵方法。到任何一个钓场应该先根据目测的钓场情况开好诱饵,不要急于组合钓组,而是先向钓位前方散打十勺、八勺诱饵,撒的诱饵面积可以大一些。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可以通过目测诱饵落水后的状态判断水流方向、速度以及诱饵沉降速度,二是通过诱饵的迅速扩散向近处或远处的鱼传递开饭信息,将鱼尽快引来。采取这种先撒诱饵的方式,可能在完成了钓组组装工作下竿时,先前的诱饵已经将鱼引入了钓点,从而达到了快速上鱼的目的。
(2)缓流钓场的撒饵方法。钓点水流比较平缓时,可以向流头(潮流的上游)方向先散打一勺诱饵,间隔3、4秒钟在落点的后面(流头方向) 1米左右距离再实打一勺,然后将钓组立即抛入第二勺诱饵的落点前方,估计钓饵下沉就位后稍微间隔几秒种时间,再将第三勺诱饵瞄准浮标实打出去,然后操控钓组顺流前行,这期间不要再继续撒饵,如果钓组漂过钓点仍然没有鱼咬就重新收竿重复这一操作。上述一整套动作重复三、四次后,可以在原诱饵落点前方一到两竿远的诱饵路径中散打一勺诱饵。
之所以这样做有以下原因:①因钓组中咬铅、鱼钩、子线的重量影响,钓饵在缓流中会比诱饵下沉速度快,因此应该先打诱饵后下竿,让诱饵提前下沉一些然后再抛入钓组,这样才比较容易使钓饵同诱饵的下沉速度相协调;②第一勺散打的诱饵只起到打前站的作用,散打是为了扩大诱饵的范围,便于诱饵味道的扩散,让鱼发现并吃到少量诱饵,激发鱼的食欲;第二勺诱饵实打是为了使诱饵区域相对集中,而打在第一勺的上流头是为了同第一勺拉开适当距离和几秒钟的时间间隔,形成适当长度的诱饵带,更有利于钓饵隐藏在诱饵带中;当估计钓饵就位后,撒出的前二勺诱饵也基本都落到了底,这时再实打出第三勺诱饵可以进一步形成诱饵带,具有强化诱引效果的作用;③虽然第三勺诱饵是追着浮标打出,但由于潮水是缓流,所以撒出的三勺诱饵形成的诱饵带长度基本能够控制在一竿左右,这个长短是比较适宜的。而如果这时再继续追着浮标打出第四、第五勺诱饵,就可能会造成诱饵带过长、鱼追着诱饵跑远的不利局面;④在一整套动作重复3、4遍后,才在原诱饵落点的前方诱饵路径上散打出的一勺诱饵是为了让这些诱饵漂的远一些,让远处的鱼吃到饵,起到进一步引鱼进窝的作用。但是必须切记,这勺诱饵只能在整套动作重复几次后才撒一勺,否则就会将鱼引跑。
(3)激流钓场撒饵方法。在激流中诱饵飘动速度快,因此诱饵的落点要打在流头,并根据潮水的速度尽量离预定钓点远一些。基本方法是:先将钓组抛向流头,然后立即向浮标后面1、2米位置(流头方向)实打一、二勺诱饵,估计钓饵就位后控制钓组乘流,在钓组的乘流过程中在原诱饵落点每间隔10几秒到20几秒的时间(时间间隔根据流速而定)就要实打少量诱饵,并一直持续到中鱼或者收竿重抛。
这样做的理由是:①激流中诱饵很轻,漂动速度很快,而钓饵则由于咬铅、鱼钩、子线具有重量且受到控带的影响,乘流速度要比诱饵慢,因此要先下竿后撒诱饵,让诱饵去追钓饵;②由于流水冲刷能力很强,诱饵应该采取实打的手法,这样才不至于太快被冲散并很快被潮水带走;③激流中的诱饵即使下沉到底后仍然有一部分会随着流水向下游漂流,因此一定不能追着浮标撒饵,否则鱼会追着诱饵越跑越远,因此每一勺诱饵都应该撒在上游流头位置;④激流中的诱饵带不能中断时间过长,否则鱼同样会追着诱饵跑远,因此必须在下竿后有节奏且持续地向同一位置撒饵,以保持诱饵带不会中断。
(4)浪冲位撒饵方法。浪冲位的海水搅动剧烈,在这样的位置撒诱饵必须掌握好时机和位置。
一般情况下,如果想钓浪冲位的白沫带下面或者边缘,应该先贴着岸边抛下钓组带住线,等浪头达到最高点准备下降时,将1、2勺诱饵集中撒到眼前岸边(一定不要撒远)甚至是将诱饵撒到浪可以到达的礁石上,让海浪下吸的水流将饵料带到深层,这时再放松钓组乘流。当下一个浪头再达到最高点时,再在同一位置实打1、2勺诱饵,然后就操控钓组前行且不再撒饵,直至中鱼或者钓组漂离出钓点。上述这套动作循环三、四次后,可以在诱饵落点前方三分之一竿远的诱饵路径中散打一勺诱饵。
如果想钓浪冲位外面的反拨潮,可以先向距离岸边半竿远的白沫区实打1、2勺诱饵,然后在1竿远投入钓组,紧接着再在同一位置实打1、2勺诱饵。
这样做的理由是:浪冲位的水流非常复杂,当浪头向上冲击岸边时,这时撒下诱饵则很容易被打散,而当浪头返身下冲时,下拉的能量相当大,诱饵很容易被快速吸入下层。另外,浪冲位的海水向外流动时,表层流速要明显快于底层流速。上述原因导致的结果是,如果在浪头处于最高点下落时向近岸处打下诱饵,诱饵就会随着下冲海水很快被带到下层,然后才向外扩散。而如果在浪头还处于上升趋势时在浪头打下诱饵,诱饵会立即被大浪拍打的七零八散,不知漂向何处。但是,如果将诱饵打向离岸一定距离的白沫区时,诱饵则不容易被吸入下层或者胡乱漂流,而是先向外流动再逐渐下沉。
(5)明确钓点的撒饵方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对于路程中的重点区域位置(比如暗礁、潮目、洄流区、沟壑)已经基本摸清后,则可以根据流速、水深、诱饵性质、钓场水下环境等因素计算出诱饵在到达重点区域时的深度、扩散范围、可以发挥的诱引效果,然后适当对诱饵落点进行调整,以使诱饵到底重点区域时发挥最大的功效。
实际操作时应该注意,诱饵流程中的重点区域可能不止一个,这时也可以将诱饵撒向两个落点,其中一个为主要攻击区域、一个为备用攻击区域,在撒诱饵的数量上要有所侧重,一般将三分之二以上的量用在主要区域,剩余的量用在次要区域,并适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主次关系。
(6)迎面风及横向流时的撒饵方法。潮水如果是从脚边直接向外流向远处,在这样的环境下,控制钓饵始终在诱饵带中行进的难度并不大。但如果钓场的潮流是自左(右)向右(左)的横向流或者受逆风影响较大,就应该依据大致判断出的钓点区域将诱饵的落点打向流头,钓组的落点抛向诱饵落点的外侧,通过拖摆操控使钓饵同诱饵在到底钓点区域时顺利交汇。
这样做的理由是:当钓场环境为横向流水时,只要我们控带钓组,钓组就会被拉往近岸方向移动,如果钓场又正好受到逆风影响,钓组向近岸移动的情况将更加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开始就直接将钓组投入诱饵带流程中,用不了控带几次主线,钓组就会被拖出诱饵带,造成诱饵、钓饵分离。为了使诱饵、钓饵达到同步,经验少的人会采取不控带主线任由钓组顺流漂的手法,但这种方法难以使钓组形成良好的打斜状态,同时在逆风较大的情况下仍然难以保证钓组不偏离航道,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而如果我们既不想放弃控带以便于钓组具有良好打斜状态,又要保证“诱钓同步”效果的实现,就应该采取上述打饵方法:将饵撒向内侧(近岸侧),将钓组抛向外侧,拖过控带使钓组在到底钓点区域时正好同诱饵汇合。
(7)无流钓点的撒饵方法。如果选择钓点时实在找不到具备好流水的钓点而被迫选择了几乎无潮流的钓点,鉴于这样的钓点潮流的力量小,不利于诱饵扩散引鱼,因此就只能通过大面积抛撒、集中攻击的方式去应付。其方法是:向钓点外围呈扇面状散打少量诱饵,再将大量诱饵逐渐向钓点附近集中打,以形成越靠近钓点内侧诱饵的量越大的状况,从而人为地形成一个外围扩散范围大、钓点附近诱饵相对集中的诱饵区。
需要注意的是,在无流钓场制作的诱饵尽量要求散、轻,撒饵方式也尽量不要采取实打的方式,这样便于诱饵的扩散和将不活跃的鱼引离海底。
(8)中鱼后或起鱼时的撒饵方法。鱼中钩后的挣扎会惊动钓点区域内的其它鱼。因此,在中鱼后首先要尽快将鱼拉出钓点区域并控制住鱼的冲撞挣扎,然后立即腾出手在中鱼位置的潮流上游撒下几勺诱饵;起鱼上岸后也不要急于摘钩,仍需要再补几勺诱饵。
这样做的原因是:补充的诱饵可以稳定钓点内受惊的鱼,也可以请回已经受到惊吓四散逃跑的鱼,不至于发生钓到一条吓跑一群的严重后果。
(9)“声东击西”或“指上打下”法。流水缓和的钓场很多时候会经常遭遇杂鱼骚扰,这种情况下,一勺诱饵下去往往会招来一群杂鱼抢食,结果是诱饵、钓饵到不了钓点就会被抢光,也就钓不到心目中的目标鱼。这时可以采取的方法是:①用大量诱饵实打到眼前并故意打出声响,将杂鱼吸引到近岸抢食诱饵,然后将钓组投到外围并带住钓组,再向浮标的周围悄悄地撒入诱饵,待诱饵下沉后放松钓组乘流。②将大量诱饵实打到流头将杂鱼集中起来,然后在诱饵带的中段抛下钓组,紧接着在钓组落点悄悄打入诱饵。③将大量诱饵实打到流头将杂鱼集中起来,悄悄将少量诱饵散打在离开杂鱼点一定距离的诱饵带中上游,在少量诱饵落点的外围抛下钓组,等钓饵下沉后将钓组拖进诱饵带中。④如果杂鱼属于上水层鱼(比如小水针),可以先散打两勺诱饵将鱼集中到上层,然后在诱饵落点的外围投下钓组,紧接着实打一、二勺诱饵,再将钓组拖进诱饵区里。
总之,在杂鱼多的环境,应该利用大量诱饵将杂鱼集中在某一位置或者某一水层,使杂鱼同你预设的钓点、钓棚分离,然后利用少量诱饵在预设位置达成诱引目标鱼的目的。
(10)“诱饵找钓饵”或者“钓饵找诱饵”法。前面所讲的九条方法都是通过既调整诱饵的打法又控制钓组运行两方面来达到“诱钓同步”目的。实际操作起来,既要考虑到诱饵的落点、状态、打法等因素,同时还要兼顾钓组入水位置、控带技术等环节,也就是说真正想做到“诱钓同步”就只能采取“诱钓同调”的手段,这对于新手来说并不容易做到。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还可以采用两种比较简单的操作方法:①诱饵找钓饵。对于水下暗礁或者潮目带等明确下竿点,我们可以采取直接将钓组下到目标点并适当控制钓组,然后根据流速、流向、诱饵性质等条件判断出大致的诱饵落点并撒下诱饵,让诱饵随流飘到钓点主动去找钓饵汇合,以达到在钓点区域的“诱钓同步”。②钓饵找诱饵。不明确钓点时,可以固定向潮水流头一点打饵,使诱饵形成一条固定诱饵带,然后操控钓组,使钓饵进入诱饵带中并在适当位置和水层同诱饵自动汇合,从而在一定区域内实现“诱钓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