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体高须鱼(Hypsibarbus pierrei)
别名:黃鰭武昌魚,高體高鬚魚,高體高鬚魚,高體四鬚鲃,高體四鬚魮,高体高须鱼,高体四须魮,粗鱗武昌魚,Trey chhpin,Parma thajská,Pa pak ta leuang,Pa pak khao,
学名: 高体高须鱼(Hypsibarbus pierrei)
别名:
黃鰭武昌魚,高體高鬚魚,高體高鬚魚,高體四鬚鲃,高體四鬚魮,高体高须鱼,高体四须魮,粗鱗武昌魚,Trey chhpin,Parma thajská,Pa pak ta leuang,Pa pak khao,
简介:
在背鳍起点有在侧线与背部中央鳞片列之间的 4 水平的鳞片列; 在第一鳃弓的下肢中的 5-8个鳃耙. 使 15-19个锯齿沿着最后单一的背鳍鳍条的后缘。
图集:

生活习性:
淡水 底中水层性; 河川洄游 . 热带 纯淡水 栖息于低海拔的溪河缓流区的河段,活跃于水体的中下层,可适应于浊度颇高的水域。杂食性,以水生昆虫、底藻、甲壳类及小鱼等为食。推荐
-
克氏青脂鲤(Inpaichthys kerri)
淡水 大洋性; pH range: 6.0 - 8.0; dH range: 5 - 12. 热带; 24°C - 27°C
青脂鲤属(Inpaichthys) -
诺氏砂鳐(Psammobatis normani)
海洋 居于水底的; 深度上下限 ? - 121 m . 亚热带的
砂鳐属(Psammobatis) -
费尔南连鳍长吻鱼(Notopogon fernandezianus)
海洋 深海底的; 深度上下限 150 - 580 m . 深水域
连鳍长吻鱼属(Notopogon) -
饰带唇指䱵(Cheilodactylus vittatus)
海洋 礁区鱼类; 深度上下限 1 - 66 m , usually 18 - ? m . 温带
唇指䱵属(Goniistius) -
裸狐鲣(Gymnosarda unicolor)
海洋 礁区鱼类; 海洋洄游的 ; 深度上下限 10 - 100 m . 热带; 20°C - 28°C ; 31°N - 30°S, 32°E - 130°W 礁区、近海沿岸 岩礁区巡游之鱼类,通常单独游动或集一小群。游泳快速,以鱼类及甲壳类为食。
裸鰆属(Gymnosarda)